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古代诗歌诗词阅读试题及标准答案,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7分)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8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8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7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7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8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7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
6、(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7、(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8、(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答: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9、(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答: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荡漾,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答:以乐景衬悲情(反衬)(2分)。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