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标准答案(四),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古诗鉴赏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二
月
①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②。
【注】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8、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分)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分)
四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
①桃花红似锦, 生憎
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8.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②颔联的“鹤唳”,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3分)
9.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2分)
二
8.首联写秋天将至,月影清朗,引出月光,呼应标题。(2分)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的氛围,又为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3分)。(解析:首联位于诗歌开头,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其作用,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标题、下文的联系,内容上要具体分析写了什么对象、营造了什么氛围、奠定了什么情感基调等。)
9.①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2分)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2分)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2分)(解析:概括情感应结合全诗,务求全面;对抒情手法的分析要善于分类,要善于结合具体诗句。)
三
8.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9.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四
8.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面对乐景,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可见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9. 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