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高适《登陇》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高适《登陇》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登陇
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①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是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离长安前去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②通一命:一命,指低级的官,通一命,意为做小官。
(1)“垄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两句表现了陇上流水怎样的特点?诗歌写流水有什么作用?(4 分)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表现了陇上流水分流而下、长流无尽的特点。(2 分)这两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 分)借描写流水分流寄寓诗人远离家乡、只身远游、行程无尽的羁旅行愁。
(2)①游子思乡之情。(1 分)“岂不思故乡”以反问语气,突出了思乡之深。(1 分)②报答知己知遇之恩的决心。(1 分)“从来感知己”一句交代诗人离乡远行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1 分)

译文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赏析
《登陇》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作者自述其为报知遇之恩毅然远离家乡前赴边疆的情景。全诗先言登陇上所见,望流水之不竭而叹人生的颠簸无常,随后在苍凉的大背景下,表露近乎“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言辞坚决,铿锵有力。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虞羲《橘诗》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饶节《晚起》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古诗词鉴赏诗词阅读练习及标准答案解析
  • 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杜牧《念昔游(其三)》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渡汉江》《回乡偶书》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胡令能《小儿垂钓》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 张先《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岁暮到家》《归信吟》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