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寇准《春日登楼怀归》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寇准《春日登楼怀归》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
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春日登楼怀归》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全诗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4分)。  
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4分)。
  
答案:
1、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句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对仗严谨工整。
2、 寇准前三联写望中之景。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俯瞰楼前,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颈联写抬眼所见。村里人家缕缕轻烟。古寺边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触景生情,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仿佛置身故乡。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韦应物的诗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开头两句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三、四句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诗人用 “砧杵”, “荆榛”,营造了凄凉惆怅的意境 ,抒发了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体现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张元幹《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王昌龄《从军行》范仲淹《渔家傲》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杜甫《独坐》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苏庠《菩萨蛮·宜兴作》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张耒《春日书事》李弥逊《春日即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标准答案
  • 孔尚任《甲午元旦》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苏轼《醉翁操》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