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古代诗歌鉴赏之品味诗歌语言,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品味诗歌语言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或“诗眼”的方式考查——炼字型或诗
眼型
2.以赏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关键词型
3.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比较优劣型
4. 以鉴赏诗词语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语言特色型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网,网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不舍及落寞感伤之情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
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句及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
步骤一:(点出诗眼)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紧扣诗眼)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句意。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迁移训练
玉 楼 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化静为动,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 雨
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江行途中。
问: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二、关键词型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在夜深时分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以“冷燐”“飞萤”“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夜深时分急切归家的心境。/最后以归客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分析关键词必须紧扣关键词围绕全诗逐层赏析。
【解答步骤】
步骤一:全诗紧扣该词每一层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分析每一层紧扣该词所写的内容所起的作用:领起什么内容、烘托什么气氛、营造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突出什么主旨。
二、关键词型——迁移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歌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首联:微风穿过窗户,惊动了黄昏时分枯坐窗前思绪悠悠的诗人。/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诗人想象是友人到来,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联: 语义双关(微风和故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何当”表露了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
三、比较优劣型
【解答步骤】
步骤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步骤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表情达意、结构、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是写景句,就分析其描绘的画面及寓含的情感;如是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步骤三:两者比较,强调认可的词句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羁旅之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四、语言特色型
【解答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运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步骤二:结合具体手法分析诗句所体现的这种特色。
步骤三:分析相关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口语化,质朴,清新自然。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1)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非常巧妙,用语绮丽;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想象新颖别致,意蕴生动。(2)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好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示 秬 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②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问: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冷饼”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