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屈大钧《云州秋望》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屈大钧《云州秋望》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云州秋望
屈大钧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③。
【注】①屈大钧(1630-1696年),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一种少数民族乐器。③龙堆:泛指西北边疆戈壁沙漠。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4分)
(2)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4分)
参考答案
(1)“遥寻”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守节不降的苏武的崇敬,(1分)“不上”一句则体现了他对叛国变节的李陵的鄙夷。(1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追求。(2分)
(2)作者描写柳树叶落的景象,体现节令特征,(1分)照应题目,营造了凄凉残败的意境;(1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内心不可遏抑的悲愤与无尽的伤感。(1分)

二: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诗歌的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及其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歌的三、四联分析“一夜落龙堆”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诗歌的颔联主要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这两句就游踪言志,敬重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之苏武,鄙视降志屈节之李陵,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
2.诗人首先在颈联中联想到群鹰随风而动,万马驰骋,携压城乌云而至,最后笔触落在关河两岸的柳树一夜尽落关外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决心奋起反抗、誓将满清王朝驱赶到遥远的塞外的志向。
(主观题意对即可)

赏析:
《云州秋望》是清代诗人屈大均的诗作。清康熙七年(1668)秋,屈大均携妻王华姜北出雁门,来到云州。诗人在西北已留居三年,奔走联络,毫无结果,但他的豪情壮志并未稍衰。塞外雄奇壮丽的风光,激起了昂扬的诗情,于是诗人便写下这首诗。诗的颔联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就游踪言志,敬重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之苏武,鄙视降志屈节之李陵,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颈联中联想到群鹰随风而动,万马驰骋,携压城乌云而至,最后笔触落在关河两岸的柳树一夜尽落关外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决心奋起反抗、誓将满清王朝驱赶到遥远的塞外的志向。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朱弁《送春》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送魏二》《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陆游《秋波媚》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杜牧《鹭鸶》郑谷《鹭鸶》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钱塘湖春行》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12套古诗词试题练习及标准答案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曹元用《塞上忆汶水》诗词阅读鉴赏试题--2016年中考试题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翻译赏析
  • 古诗词题材分类鉴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