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杜甫《滟滪堆》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杜甫《滟滪堆》诗词阅读标准答案,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滟滪堆①
杜甫
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沉牛②答云雨,如马③戒舟航④。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⑤。
【注】
①严武死后,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在战乱中乘船辗转至夔州。本诗当是过瞿塘峡险滩滟滪堆时所作。
②沉牛:沉牛于水中,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习俗,借此来酬答云雨神灵,希望过险滩时得到保护。
③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④此句意即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
⑤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喻指危险的境地。
1.诗歌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什么样的特征?是怎样表现的?(6分)
2. 尾联以“行止忆垂堂”作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的大、高和险恶。诗人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滟滪堆的特点。①首联正面描写,用“巨”字写出了滟滪堆的大,“长”字写出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②颔联用习俗和谚语侧面烘托出滟滪堆的险恶。人们沉牛于水中,以便在过险滩时得到神灵的保护;但即便如此,在滟滪堆大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这一联承上而来,通过写舟人过此祭江的习俗和惊悸心理进一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答出特征给2分,指出手法,并分别准确解释各2分)
2. 全诗以“行止忆垂堂”作结,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情。(2分)①诗人在战乱中辗转漂泊,途经滟滪堆,突出其险恶难行,是对人生路途艰险、命途多舛的忧虑。(1分)②尾联写当时战乱未息,国家危难。漂泊的经历,不断的战事,让诗人意识到自己无论行止都处在危险之中,用此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不息,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深切忧虑。(2分)

简析
《滟滪堆》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作过瞿塘峡滟滪堆时所作的怀古诗。首联两句开门见山,将滟滪堆高大之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尾联两句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白居易《春题湖上》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陆游《哀郢(其一)》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仲殊《鹊踏枝·斜日平山寒已薄》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杜甫《畏人》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黄庭坚《牧童诗》吕岩《牧童》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山亭夏日》诗词阅读标准答案与解析--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 分析技巧型--古诗词鉴赏试题问答模式练习
  • 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