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王安国《西湖春日》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释】①争得:怎得;②巇崿(xī
è):指山峦。
1.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6分)
2.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CE
A.首联的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
B.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C.颈联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不平静。
D.诗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和欣欣向荣。
E.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表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
参考答案
1.(6分)额联颈联四句,一句一景。描写寺院香火之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1分);楼台于夕阳斜照中酒旗招展((1分);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1分);西湖之上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1分)。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吻合(1分)。诗人说,人生难有杜牧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2分)。“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紧严,浑然一体(2分)。(意思对即可)
3、CE( C项,“湖水的不平静”错误,湖水应该是平静的;E项,“其中的‘且’字,有‘苟且’之意,表明诗人才情不及杜牧,心存惭愧”错误,“且”应该是“姑且”的意思,尾联的意思是“人生难有杜收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
赏析
《西湖春日》是他在杭州游览西湖春景所作。
只有超群的才华,方能摹写非凡的胜景。诗篇一开端,就用感喟企望的语气,披露了诗人对西湖的赞赏之情。杜牧因写过许多描摹湖山的名作,而深受人们推崇,故李商隐有“刻意伤春复伤到,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之句。这里借企慕杜牧来赞美西湖,意思是,怎能得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写法上是借客尊主,从侧面入题,振起全篇。
人间虽难得有杜牧的才华,但诗人来到湖上,山光水色,赏心悦目,雅兴遄飞,于是忍不住吟起诗来。以此,中间四句转入对西湖春景的正面描写:西湖边处处寺院,缭绕着袅袅飘动的春烟,时而传出一阵集合僧人饮茶的鼓声;孤山下楼台亭榭,披上了夕阳的霞光异彩,屋角间高插着招徕顾客的酒旗;起伏的山岩中,盛开着万紫千红的春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湖面游客的画船,冲破荡漾的波光摇曳前进,水花溅湿了刻画在船头上的双双翠鸟。这是十分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
中间四句,一句一景。写寺院,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足见其中香火之盛、僧徒之多;写楼台,于夕阳斜照中招展酒旗,暗示早晚游客不断,店铺繁忙。写山色,以“杂芳”烘染,“熏巘崿”三字,给人以浓香扑面之感(“巘崿”指山。巘是小山,见《诗经·大雅·公刘》;崿是山崖,见《文选》中张衡《西京赋》李善注解)。写湖光,借画舫点缀,“破涟漪”一语,写出游船的幽闲和湖水的平静。无论游山泛湖,还是寻访寺院,登临楼台,人们所领略的无不是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这里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工笔刻画,不仅描摹出作用于视觉的生动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欣欣向荣。
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也同开端绾合。诗人说,人生难有杜收之才,人间却幸有蓑衣和苇笠,他在湖上题诗,就算才情不够,也要驾起渔舟作一名钓翁。诗人眼望西湖风光,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的凝想和雅志。“幸”、“且”两词,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紧严,浑然一体。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