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解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苏 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1.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下阕“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留恋、珍惜之情,作者先写了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然后又看到“枝上残花吹尽也”的暮春景象,触发寻芳的意念,一“问”一“觅”将作者珍惜春光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试题解析: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东武城南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充盈。其所以由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以下详写暮春景物,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苍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轻微的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都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因此,词人在描写暮春景物时,也由隐而显地表现了他惜春的心情。)

2.作者运用典故,通过对晋朝兰亭集会的热闹,繁盛景象的渲染,并将其与如今“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的景象进行对比,发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试题解析:下片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换头“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这是一笔衬托,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以下“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上巳日与同僚相约聚会于流杯亭,开展曲水流杯的活动,全城百姓都争着前来观光。“相将”句明点词序“会流杯亭”,转到对全词中心内容的叙写,但用墨极其简炼,妙处全在从闲处铺垫以及从侧面烘托。与暮春自然景物相比,“泛曲水”是一道特异的风景线,它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春光大减所造成的缺憾,所以上片所写未尝不是一种绝好的铺垫。“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和一个“争”字,更令人想见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以及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另一层烘托则是由眼前景、事所引发的对历史的联想:“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这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吗?不是。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其真正用意即在于此。它所蕴蓄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胡祗遹《阳春曲·春景》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苏轼《新城道中其二》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秦观 谢薖《鹊桥仙》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陆佚仁《归乡》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解析
  • 陈子龙《山花子·春恨》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朱敦儒《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赵师秀《约客》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上京即事》《代出自蓟北门行》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
  •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温庭筠《菩萨蛮》秦观《画春堂》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对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