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唐柳先生集》后序 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唐柳先生集》后序 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①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②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③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注】①崒:zú险峻。②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③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
10.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 雄:称雄
B.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 蔑:无,没有
C.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 假:借
D.不图晚节,遂见其书 节:气节,节操
11.以下句子中全部是在表达“我”对韩柳之文的推崇情怀的一组是
①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②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
③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
④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⑤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穆修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写的缀于书后的序,因为刘禹锡已在卷首之前写了一篇序。
B.文章评述唐文,以“初”“中间”“至韩、柳起”的时间为序,是为了表明韩柳散文地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
C.作者评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极浑备”,似乎可从两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内容,是说李杜的散文在内容上还有局限性;其二,“道”指为文之道,是说在表达上还欠火候。
D.这篇序文本身即具韩柳之风。全文纯用古体而绝少骈俪,少用典故。长、短句式及设问、感叹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13.把上面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
②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
③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参考答案
10.D 节,时节,“晚节”是晚年的意思。
11.D ③是为“补其正”,而非勤读不辍的推崇;⑤是对所得藏书中“废字”的看法。
12.C A.“后序”不等于缀于书后;B.“是为了……”错误,是为了突出韩柳开创唐代新古文的宗师地位;D.文章无一处用典,也无设问而是反问。

附文言文翻译:
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李白、杜甫,他们的才气开始施展成为一道胜景,但(只)称雄于歌诗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能大量创作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典一样,能够使唐王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这不是柳先生的文章还能有谁?我少时就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而忧虑,那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文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处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光芒显耀,不然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显耀于世?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事了。没想到晚年,竟见到了柳宗元的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错误和脱漏,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于是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详尽后才停下来。哎呀,老天爷对我太优厚了。一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充分满足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古文,那么确立立言的范围,若放弃二位先生不学,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苻融验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晏殊传》“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孔鲤过庭》原文注释译文解析与赏析
  •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解析
  •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解析
  • 《冯唐列传》“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