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句子译文解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句子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王纶,字德言,建康人。幼颖悟,十岁能属文。历镇江府、婺州、临安府教授,权国子正。
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迁敕令所删定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兵部郎官。言:“孔门弟子与后世诸儒有功斯文者,皆得从祀先圣,今辟库序,修礼乐,宜以其式颁诸郡县。”
二十四年,以御史中丞魏师逊荐,为监察御史,与秦桧论事,忤其意,师逊遂劾纶,且言:“智识浅昧,不能知纶。”由此罢去。逾年,知兴国军。桧死,召为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说书,寻兼权礼部侍郎。
二十六年,试中书舍人。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纶奏守臣裕民事,乞毋拘五条,从之。兼侍讲。上喜读《春秋左氏传》,纶进讲,与上意合。尝同讲读官荐兴化军郑樵学行,召对命官,且给笔札,录其所著史。兼直学士院,迁工部侍郎,仍兼直院。撰《吴玠神道碑》,称上旨,赐宸翰褒宠。
二十九年六月,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且坚盟好。纶请行,乃以为称谢使,曹勋副之。至金,馆礼甚隆。一日,急召使入,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九月,还朝入见,言:“邻国恭顺和好,皆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汤思退等皆贺。然当时金已谋犯江,特以善意绐纶尔。
纶旧疾作,力丐外,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带赐之。明年,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敌犯江,纶每以守御利害驿闻,上多从之。三十一年八月,卒。赠左光禄大夫,谥章敏。
 (选自《宋史·王纶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国子正                   权:当权
B.逾年,知兴国军             知:掌管
C.朝论欲遣大臣为泛使觇敌     觇:窥看
D.特以善意绐纶尔             绐:欺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B.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D.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纶自幼聪颖,十岁就能够写文章。长大后为官,为高宗撰写多篇诏令并编著史书。
B.刚成立太学时,王纶致力于革除弊病,兴建学校修礼乐,主张将这种格式推广到各州县。
C.王纶为官,不畏权贵,敢于反对秦桧的意见,遭弹劾罢职。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
D.王纶旧病复发离京为官,虽远离朝廷常向皇上传递重要情况,皇上也仍然很看重他。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宗躬亲政事,收揽威柄,召诸贤于散地,诏命填委,多纶所草。(6分)
(2)金主御便殿,惟一执政在焉,连发数问,纶条对,金主不能屈。(4分)

参考答案
10.A(权:代理、兼任)
11.C(时初建太学,亡旧规,凭吏省记,吏缘为奸。纶厘正之,其弊稍革。)
12.C(并非秦桧死后才又重新为官,罢职后一年,为兴国军知军。)
13.(1)高宗亲自处理政事,收揽权力,把分散在各地的谙位贤人召回。诏令任命堆积如山,多由王纶起草。(躬亲,威柄,填委,草,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1分)
(2)金主在别宫接见他,只有一名执政在场,连发数问,王纶逐条对答,金主不能令他屈服。
(御,条,屈各1分,大意1分)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字幼安”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王粲强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秋湖觞芰图序》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译文解析赏析
  •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史记·儒林列传》“申公者,鲁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原文译文解析
  • “燕肃字穆之,青州益都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解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译文解析注释
  • 《兰亭集序》古文阅读练习及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