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势次序节然也。夫是之谓大儒之效。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①;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呜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乎财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②,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粥③牛马者不豫贾④,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⑤,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
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若义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⑥。是何也?则贵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昭王曰:“善!”
 (节选自《荀子·儒效》)
注释:①悫:诚实。②穷阎漏屋:阎:里巷。漏:通“陋”,狭小,简陋。③粥:通“鬻”,卖。④豫贾:虚定高价。⑤阙党:地名。⑥讙:喧哗,形容齐声回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B.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C.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D.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是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崩、薨、卒、死、没五字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B.冠,即弱冠,又叫及冠、加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孙卿子,即荀卿,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后来为了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子。
D.《诗》是《诗经》的简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于是自己登上了王位,后来,周公又把王位还给了成王。
B.孙卿子认为,作为儒者,做臣子则能效法先王,尊崇礼义,做百姓则能诚实顺服,安分守己。
C.仲尼做司寇时,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结果使得商沈氏、公慎氏、慎溃氏等人都改掉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就是大儒的作用。
D.儒者一旦为官,他们会用礼义制度修治朝廷,并用他们尊贵的名声显赫招引四方人士前来归服。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2)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参考答案
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各句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也者”“也”“归之”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判断,也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本题答案是C。
5.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题干中的“仅对古代帝王死后的委婉称谓”错,古代王后死了亦称“崩”。
本题答案是A。
6.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用孝悌之道教育人们”错,那是孔子在“阙党”时所为。
本题答案是C。
7.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在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虚”“称戾”“焉”等的意思,语言要通顺。
在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虽”“穷困冻馁”“置”“持”等的意思,语言要通顺。
答案示例:(1)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他残暴。
(2)即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用歪门邪道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使贫穷得没有安身之处,也能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

【参考译文】
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担心天下有人会背叛周朝,就撇开成王,继承武王的事业而统治天。周公登王位,处理天下大事,心安理得,好像这他本来就应该拥有这些权力一样,但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周公贪图王位。周公杀了管叔,把殷国都城变成了废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认为他残暴。周公控制天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的占了五十三个,但天下的人并不认为他偏私。周公教导成王,使他明白礼仪之道,使他能继承先辈的事业。周公把王位归还给成王,可是天下诸侯继续臣服于周,周公也回到臣位,朝拜成王。天子这个职位,不能由年幼的人来承担,也不能由他人代理去做。能胜任这一职位的人,天下人就会归顺他,反之,天下人就会背离他。所以,周公撇开成王,继承武王的事业而统治天下,这是深恐天下的人会背离周朝。成王到二十岁了,已经长大成年了,周公就把王位归还给成王,以表明他不灭掉嫡长子的礼义法度。于是,周公就没有统治天下的权力了,过去拥有天下,现在没有了,这不是禅让;成王以前不能掌握天下,现在可以了,这不是篡夺;这是由于地位次序的变化的缘故啊。这就是大儒的作用。
秦昭王问孙卿子道:“儒者对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吧?”
孙卿子答道:“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礼义,谨慎地做臣子,并使他们的君主尊贵。如果君主任用他,他们在朝廷内会做一个称职的臣子;如果不任用他们,他们就会退居民间,在编入的户籍册中,做一个诚实、顺服的老百姓。即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用歪门邪道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使贫穷得没有安身之处,也能深明维护国家的大义。虽然他的呼声没有谁响应,但是他通晓管理万物、养育百姓的纲纪。如果地位在人之上,他们可以成为天子、诸侯;地位在人之下,他们也是国家的栋梁。即使隐居在穷巷陋屋,也没有人会不尊重他,因为他们确实身怀道术啊。
孔子就要担任鲁国司寇了,奸商沈氏知道了,卖羊时,他就不敢在早晨把羊喂饱饮足以欺骗买主,公慎氏也休掉了淫乱的妻子,平时奢侈浪费、胡作非为的慎溃氏也离开鲁国,甚至在鲁国出售牛马的商人,也不敢再漫天要价了,这是因为孔子以正道对待他们的缘故。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子弟将捕获的鱼兽进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他们。儒者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就能美化朝政,作为老百姓,就能使风俗优良。儒者位居人下时就是这样啊。
秦昭王问:“那么,儒者地位在人之上的时候,又怎样呢?”
孙卿答道:“儒者在人之上,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他们内心意志坚定,用礼义制度修治朝廷,用各种规章制度整顿官府,百姓之中,忠诚、信实、仁爱、利他的美德蔚然成风。为了获得天下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错杀无罪的人,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一件也不会做的。这种做君主的道义被人民接受,传遍四海,那么天下的人就会齐声响应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他尊贵的名声显赫,天下的人都很仰慕。所以,君主周围的人就会歌颂他、欢迎他;而远方的人,也会不辞辛劳去投奔他。这样,四海之内,如同一家一样,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不服从的,这就是为人楷模。《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不归服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处在人之下是那个样子,处在人之上是这个样子,怎么能说他们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好处呢!”昭王说:“讲得好!”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附原文译文解析解析
  • 《宋史·刘安世》“刘安世,字器之,魏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李西涯与程篁墩》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富人之子》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赏析
  •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袁继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张煌言《奇零草序》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程学博《祭梁夫山先生文》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