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欧阳修《〈伶官传〉序》《新五代史•伶官传》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乙】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
①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格:纠正,匡正。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看
C.又知音,能度曲
知:通晓
D.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行:走路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B.①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C.①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②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D.①公言虽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B.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D.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5分)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5分)
参考答案
9.D.行:实行,执行
10.A(A.连词,表转折。B.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替。C.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因为。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假设)
11.C
12.B(庄宗理解,但并未接受。)
13 (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5分,“岂”“抑”“本”“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从他称王开始,直到他当上皇帝,都常常亲自和那些伶人在朝堂上上演各种杂戏,那些戏子因此当权(或:得到重用)。(5分。“其”“身”“杂戏”“用事”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圆栽接使仇德源的功劳啊。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唐庄宗都答应下来决定任用为刺史。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两人时很惭愧。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仇德源为宪州刺史。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