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王禹偁《待漏院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待漏院①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势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②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③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④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⑤,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②咎(gāo):通“皋”,即皋陶(yáo),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夔:尧舜时的乐官。③哕哕(huì):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④眚(shěng):愿意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灾异。⑤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弭:消灭,平息
B.愿避位以禳之 禳:举行祛除邪恶的祭礼来消除灾祸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陟:惩罚
D.构巧词以悦之 构:编造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善相”职责和品行的一组是( )
①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
②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③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④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
⑤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⑥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及如家的政治理想,借以导出宰臣要善于治致、精于治政,全文是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证的。
B.本文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琅琅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
C.全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的是贤相与奸相,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写庸相时只以寥寥几笔勾勒其脸谱,说他们既无过不必挨骂,又无功不受赞誉,成天随大流,尸位素餐、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
D.本文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鲜明,意在告诫当权的宰相要勤政于政事,不可贪图禄位,无所作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
(2)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3)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慕容隽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隽乘苻氏之乱尽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
参考答案:
9.C (陟:升官,提拔。如《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
10.B (②设置待漏院缘由;⑤善相对国家的作用;⑥庸相的表现。)
11.A(“善于治政、精于治政”不是原文的中心,“勤政”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全文提出宰相应忠于国事,勤于政务,使国家安定,百姓富庶,阐明了宰相品行和职责,未提及宰相的执政才能。)
12.(1)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言” 、“亨”、大意各1分。)
(2)各种刑罚未能 废止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施行文德教化来矫正这些人。(“措”“厘”、大意各1分。)
(3)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惑”被动词, “隳”、句意各1分。)
13.慕容隽乘苻氏之乱/尽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
【参考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调雨顺的结果。皇帝不说话,但是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当,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许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野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 才兼 备之人尚未任用,我将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将贬斥他们。气候反常,天时不正,灾害一次次发生,我愿意辞去相位来乞求上天消除灭害;各种刑罚未能废止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施行文德教化来矫正这些人。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或许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罢免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 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