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赏析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休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永淳中,突厥围丰州,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以为不可,上书,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而还。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以契丹入寇,授安东都护。时中宗在春宫,将行,进启于皇太子曰:“张易之兄弟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中宗即位,顾谓曰:“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初欲召卿计事,但以遐远,兼怀北狄之忧耳。”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休璟初得封时,以绢数千匹分散亲族,又以家财数十万大开茔域,备礼葬其五服之亲,时人称之。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贼六战六克               克:战胜。
B.恨用卿晚                   恨:埋怨。
C.致仕于家                   致仕:退休。
D.又以家财数十万大开茔域     茔域:基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B.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C.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D.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休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他先在独护山打败叛军,受到朝廷破格重用;后来又在与吐蕃大将麴莽布支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以少敌多,大败吐蕃军队。
B.唐休璟声名远播,威震敌胆。他在洪源与吐蕃战斗中,斩杀了对方很多将士,当吐蕃使者在宴席上谈到他雄猛无比时,引起武则天的大加赞叹。
C.唐休璟熟悉边防,受到重用。他能记住从碣石向西绵延万里的山川要害,支援安西时,他所估计的兵马程期和实情一致,于是便被武则天任命为安东都护。
D.唐休璟忧心国事,深得信赖。他在中宗皇帝当皇太子之时向其进言,希望皇太子防备失礼的张易之兄弟。中宗登上帝位后,还记得这番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
(2)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参考答案
4.B  5.B  6.C
7.(1)朝廷商议要放弃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关键词“罢”“徙”“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关键词“逾”“而”“进”的翻译各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他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引诱煽动奚、契丹侵犯掠夺州县,后来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一同谋反。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任丰州司马。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朝廷商议要放弃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向朝廷上书,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下来。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皆随从而来。人马虽然看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斩杀吐蕃副将二人,斩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并将敌兵尸体堆起来封土筑成大坟丘以后而归。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询问原因,使者回答说:“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武则天大加赞叹。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长安年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拟好奏章,武则天便批准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武则天对唐休璟说:“只遗憾重用你太迟了。”因为契丹进犯边境,他又兼任安东都护。当时中宗李显当皇太子时,唐休璟出发之前,进宫报告皇太子说:“张易之兄弟侥幸受到恩宠的待遇,多次进入后宫参与宴会,纵情任性有失礼节,这不是朝臣应该做的,希望防备观察。”中宗登上帝位后,望着他说:“您从前对我的直言,我到现在还没有忘记。当初想召您进京议事,只是因为您在边境路程遥远,又考虑到北方边境的安危。”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就为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唐休璟起初得到皇帝封赏时,把几千匹绢分别散发给亲戚和族中之人,又拿出家里的几十万钱财重修家里的墓地,用完备的礼节重新安葬他五服之内的亲属,当时人都称赞他。延和元年七月,唐休璟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二: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超:破格
B.丰州控河遏贼              遏:阻止
C.隋季丧乱,不能坚守        季:末了
D.致使戎羯交侵              交:交往
解析 “交”是“交互”“交相”的意思。
答案 D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唐休璟熟悉边防或致力边防安定的一组是(3分)(  )
①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 
②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 
③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④程期一如休璟所画 
⑤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⑥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②是战争的结果,主体是吐蕃;⑥是武则天对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的肯定和赞扬。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文士,凭“明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
B.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等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
C.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洪源大战,威震吐蕃。
D.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任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
解析 “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错,第四段中“俄顷间草奏”中的“草”是“起草、草拟”的意思,即“写好奏折”。
答案 B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6分)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4分)
解析 第(1)题,句关键词有“若”(如果)、“废弃”(废除丢弃)、“傍”(旁边)、“安业”(安:安于,业:职业、事业,即安居乐业)各1分,“为”表被动,1分,语句通顺1分。第(2)题,句关键词有“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进取”(指获取功名)、“弥”(更加)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答案 (1)今天如果废除丢弃(丰州),那么会使黄河旁边的土地重新被贼寇所占有,灵、夏等州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安定是不利的。
(2)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却更加强烈。

参考译文
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予丰州司马。
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中商议要撤除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上书说:“丰州控制扼守黄河,阻止敌人,确实是襟带险要之地,自秦、汉以来,设为郡县,田地肥美,尤其适宜耕作和放牧。隋末丧乱,不能坚守,便迁徙百姓到宁、庆二州,致使戎人、羯胡交相侵入。贞观末年,开始募集人口充实这一地区,西北一隅,才得以安宁。今天如果废弃,那么会使靠近黄河的地区重新被贼寇所据有,灵、夏等州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安定是不利的。”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下来。
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从洪源谷侵入,将要包围昌松县。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随从而来。人马虽然貌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寻问是什么缘故,使者回答说:“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武则天大加赞叹。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长安年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草定奏章,武则天便批准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武则天对唐休璟说:“只遗憾重用你太迟了。”武则天又对魏元忠及杨再思等人说:“唐休璟熟悉边防之事,你们十人也比不上他一人。”
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依旧主持政事。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便让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伶官传序》古文阅读练习及标准答案
  • 《曲突徙薪》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徐霞客《游雁荡山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原文译文解析
  •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句子译文解析
  •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
  •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