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宦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有助之者,不听——听:听任
B.告裒求属令——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步担干饭——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哀有操行的一组是( )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 人 管 彦 少 有 才 而 未 知 名 裒 独 以 为 必 当 自 达 拔 而 友 之 男 女 各 始 生 便 共 许 为 婚。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D
4.C
5.乡人管彦牛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6.(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译出大意给1分。
(2)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郡营陵县人。祖父王修,在魏朝有名。父亲王仪,高尚正直,任文帝朝的司马。东关之战,皇帝问众人说:“今日发生的事情,谁应该承担责任?”王仪回答说:“责任在主帅。”皇帝发怒说:“司马想把罪责加到我身上!”于是把王仪拉出去斩了。
王裒从小树立了德行志尚,依照礼仪立身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奇绝,声音响亮,气质高雅端庄,博学多能,悲痛父亲死于非命,从不面向西而坐。表示不做朝廷的臣民。于是隐居教授门徒,多次征召聘任都不就任。在墓侧搭起草庐居住,早晚常到墓前拜跪,扶着柏树悲痛号哭,涕泪粘在树上,树都因此而枯萎了。母亲生来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他都到到墓前说:“我在这里。”读《诗》读到“哀哀父母,生我辛劳”时,每次都再三流泪,门人弟子都不学《蓼莪》之篇。
家里贫穷,亲自耕作,计算人口种地,度身养蚕。有人要帮助他,不答应。诸门生暗中替他割麦子,王裒就不要这些麦子了。相知故旧有赠送钱物的,都不接受。门人被本县派差役,告诉王裒请他向县令替自己求请,王裒说:“你的学问不足以庇护自身,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庇护你,求情有什么益处!况且我已经四十年没有握笔了。”于是徒步担着干粮,儿子背着豆豉草鞋,送服役的门生到县中,门徒一千多人跟在后面。安丘县令以为他来拜访自己,整理好衣冠出来迎接他。王裒却下路走到土牛的旁边,弯腰谦恭而立,说:“门生被县中派差役,特地来送别。”于是拉着门生的手流泪告别。县令就把他的门生放了,全县都以之为耻。
同乡管彦自幼有才而不知名,只有王裒认为他必将宦达,抬举他与他友善,各人的子女刚出生,就为他们订婚。管彦后来任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改嫁女儿。管彦之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王裒说:“我立薄志心愿在山林中得到滞足,从前嫁姐妹都离得很远,音讯断绝,因此发誓。现在贤兄之子把父亲葬在洛阳,那他就是京城人,这难道是我当初结亲的本意吗?” 管馥说:“嫂子是齐人,应当回临淄。”王裒说:“哪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随母亲回齐的道理!用心如此,还谈得上什么婚姻!”
北海炳春从小树立志向德操,安于寒苦,背着书箱游学,乡人都说是炳原再世。王裒认为炳春性情狠毒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必将一事无成。后来炳春果然行为不检点,学业没有结果,有识之人因此都归附王裒。王裒常认为人的行事应该达到归附善道目的,何必以自己擅长的方面去要求别人做不到的事。
到洛京陷落时,寇盗蜂拥而起,亲族都想迁移到江东去,王裒眷恋坟墓不肯离去。贼寇太厉害了,才动身,还是思慕不能前行,于是被贼寇杀害了。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