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今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县一带。
「司马」源出
司马,读音作sīmǎ,百家姓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第一个渊源: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如宋国有司马牛,楚国有司马卯,晋国有司马侯,齐国有司马灶等。第二个渊源:源于陈、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
得姓始祖
程伯休父。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周宣王时,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後遂成司马氏。
迁徙分布
司马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至周宣王执政时期,大臣程伯休父为司马,征战有功,攻克了分布于淮河中下游的徐戎族,周宣王便以官名赐姓予他,其族人得赐为“司马”氏。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马却可以是文官。顺求战国时期的宋国、齐国等国,亦有公族子弟以此官职命名的。而司马做为姓氏,由于是御族而生的,因此发展得相当快,程伯休父的子孙中就有以司马为姓的。另外,有些人是改姓为司马氏的,如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许、郝二姓均有改姓司马的。司马氏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都封太史公,司马迁继续其父司马谈写成《史记》。宋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
司马迁:(公元前146~年待考),字子长,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著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期开始通称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