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与工作室设计,有关的设计作品。作品名为:艺术家的乌托邦理想秘境!宝龙城艺术家社区工作室普贤居素材网精选,来源于普贤居素材网,作者是澜舍空间。
艺术,一个发现和创造美的过程
艺术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如同万物生长一般,需要适宜的环境来滋养和呵护。对于那些久居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艺术创造者来说,觅一处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并能为创作带来灵感源泉的秘境,是他们理想中的艺术乌托邦。
一座囊括舒适的创作环境、静谧的会客空间以及丰富的休闲娱乐功能的艺术工作室,则是孕育创作灵感的最佳温床。
这是一个充满流动阳光的艺术空间。通过水汀石阶步入整座建筑,分隔内外的不是厚重的墙壁而是横贯书画厅的玻璃幕,能够将棕榈树的绿色和海口的日出日落映入厅内。
除了浑然一体的书画长案和宛如雕塑般的木椅,没有一分过度的布置,配以简约明快的空间线条和大理石材质的素雅本色,“天然去雕饰”的设计理念让建筑内外的界线变得模糊,但又为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提供了思考创作所必须的静谧。
以方形采光井为中轴线,与书画厅对望的是会客厅,两者的对称布置蕴含着东方美学对空间的构建,功能的相互呼应也彰显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遗风。在这里,古典与现代的美相互映照、相互融合。
外围的玻璃幕以及内部的大量玻璃材质运用,在勾勒出各个区域结构和线条的同时,保留了空间的整体感,让人目之所致尽是协调与统一之美。客厅墙壁用原始岩石肌理更突显了艺术家对自然对原始的渴望。
原石材质特有的密实和质朴,天然给人以宁静、平和的直观感受,无论是与艺术同仁高谈阔论亦或是知己好友小聚畅聊,在这样的空间中总会让时间走得很慢。
室内无处不在的自然光,让这座建筑同时具备了现代、极简、舒适的特点。艺术生活也在其中找到了灵感与平衡点。楼梯的设计有透视效果及平衡作用,使用玻璃及石材的搭配既符合视野的需要,又满足艺术家的预期。
茶室与书画厅构成了相互贯通的空间格局,阐述了“茶通六艺”的中式哲学。通过石与木的相互衔接,仿佛将空间也进行了理性和感性的切割。室内的中式家具与窗外的草色春光阻隔了外界的尘嚣,在此静心品茗一盏,给心灵以慰藉。
二层工作区域则通过动线的简单重构,分立出工作、展示和休憩三个独立的功能空间。工作区没有过多纷繁复杂的装饰,却通过采光井巧妙地镜框式设计,将窗外的景色凝入“画境”,画面随着四季轮回、昏昼更替而变化,折射出的自然之美既是空间中的一抹点睛之笔,也是艺术家“师法自然”的灵感源泉。
三面环绕的采光庭院最大限度地将外界景致引入室内,打破了原本室内空间的局限感。身处其中,功能各异的休闲区域让所有娱乐需求都得到满足,同时从未阻隔你与美妙的自然风光亲密接触的机会。
展示与休憩区则更注重功能性的需要,私密和宁静的空间布局和装饰风格,能够让艺术家在其中细细审视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同时也能在此舒展身心,让劳与逸在这方寸之间随意切换。
无论观感还是触感,房屋内外都同样雅致,这是一栋极彰显情感的艺术工作室,温暖的材质与冷色的家具形成鲜明的对比。休息区内,巨大的玻璃窗与细腻的黑木材形成强烈反差,大大提升的区域的亮度和空间感。
盥洗空间,圆形与依次排列的木条结合,也是设计师对不同几何元素综合运用的思索与考量。设计师马永刚相信设计的热情可以与简约的美学相结合。
全心工作之余更要纵情享受生活,负一层着力打造摩登现代的休闲娱乐区域,大量火山石、花岗岩和原木材质的运用,彰显了建筑本身的品位与格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享受生活,品位人生的绝佳场所。
地下一层阳光温馨的庭院与冷峻的灰色墙面形成对撞的反差美,平行排列的木质饰面也讲述了空间中的线条美,在空间中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和惊喜。对于不走寻常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这是一次变革,对每一方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酒架与吧台的贯通式设计,黑色隔板与黑色墙壁搭配出吧台的展架形体,一瓶瓶美酒依次放置,产生重复的序列美感,让人产生想要享受美酒佳肴的冲动。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设计师马永刚在艺术家工作室的空间中想要呈现的便是这份克制之美,它与“南海明珠”的气质如此相得益彰,远离尘嚣遗世独立,在质朴的空间设计下蕴藏着不凡的品质。这便是艺术创作者心中的“乌托邦”,理想中的艺术工作室吧。
平面图
▽
1F 平面图
2F平面图
B1平面图
项目名称 | 长影环球100宝龙城艺术家社区工作室
甲方机构 | 宝龙地产
项目地点 | 中国 海口
项目面积 | 312平方米
硬装设计 | WAVE澜舍设计
软装方案设计 | WAVE澜舍设计
设计时间 | 2019年
设计总监 | 马永刚
设计团队 | 葛诚云、蔺杰如、张一彪、李冰莹
甲方设计 | 吴亮
摄 影 | 陈彦铭
这篇设计欣赏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欣赏,希望对您的设计创作带来了灵感。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把普贤居素材网推荐给更多的设计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