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贤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各地民俗给您推荐民俗文化:庆阳正月二十三燎疳的习俗有什么来历,仅供参考。
庆阳正月二十三燎疳的习俗有什么来历?春节时期的传统习俗一向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而且每个习俗都有着自己的来历和说法,就像放鞭炮和贴春联在传说故事里是为了驱赶年兽才由此形成的习俗一样,在庆阳正月二十三日的燎疳习俗也是有其说法的。下面一起走近学习一下吧。
庆阳正月二十三燎疳的习俗有什么来历
“疳”即疳疾,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过去在古代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之下,农人们便把此病神话了,以为有”疳魔”作祟,就有”疳娃娃”之说,疳娃娃类似瘟神一样,娃娃得疳疾都是由”疳娃娃”所掌控。人们便用纸剪一连串的娃娃,谓之”疳娃娃”,象征病魔,将其燃烧视为”送疳”,从而达到祛除疳疾或者防止娃娃患疳疾的目的。
在西北方言中,臊即臊头,指黄癣病。在西北方言中把患黄癣之人叫臊臊子。黄癣溃烂,有异味,故有臊之说。久而久之,“燎疳”就从迷信色彩衍变为一种节日习俗,今天好多地方已经不再剪纸人了,有好多人都不知道“疳娃娃”的来历了。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