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普贤居为你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文章标题是【和田玉百科】好的和田玉是怎么样的?来看六点。众所周知,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普贤居将根据科学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您解读,仅供您参考。
大家有所知吗?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一旦玉友更加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 坑、熟糯等等。这些形容为籽玉的成熟度,在籽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来看看吧。
一、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在我看来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二、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三、看毛孔
说说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四、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黄色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五、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六、看手感
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本篇关于和田玉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普贤居网站里还有更多有关玉石的文章,欢迎阅读。普贤居专注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