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html
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诗考题

张仲素《秋闺思两首》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小编:普灵儿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张仲素《秋闺思两首》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 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 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注释
(1)蔼:古同“霭”,云气。
(2)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螿啼,感阴气也。”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4)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5)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

1.这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2分)第一首诗写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做梦来到关塞,却又找不到丈夫所在的地方;第二首诗写女主人公因牵挂丈夫,要给远在边疆的丈夫寄御寒的衣服,但丈夫却换防他处,因此没有办法把衣服寄出。【秋闺思二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秋闺思二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闺思之情。(3分)
2.(6分)⑴前二句都重点写景,有声有色,营造氛围,烘托主人公情感,借景抒情;后二句都叙事,叙中含情。⑵叙事抒情都用笔曲折跌宕,富有变化,耐人寻味。⑶都借助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来抒发感情,情感表达真挚细腻,具体实在。(每点2分,意合即可)

译文: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立刻想到: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思念之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像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如此一转,便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

热!不能错过的普贤居专业测算

精品推荐
全网最准!为您解读2023年全年运势
已为百万用户服务,满意率高达99%

专题

更多 >

你可能感兴趣的: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卢纶《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杨万里《小池》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
  • 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 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 陆游《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诗词阅读标准答案解析
  •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