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翻译赏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②。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③。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④。
【注释】
①这首七律是柳宗元被贬初到柳州之时写的。尾联中的“共来”: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革新失败,与之相关的柳宗元等人即“二王八司马”分别被贬斥而死或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召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将她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②大荒:旷远的广野。③惊风:狂风。飐(zhǎn):吹动。芙蓉:指荷花。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再贬为柳州刺史。诗作自然朴实,情思幽远。
【参考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阅读训练】
1.首联是如何点题的?
2.从距离看,颔联写的是______景,颈联写的是______景。就视角看,第五句是_____视,第六句是______视。
3.对颈联的情景交融作一简析。
4.尾联写______,把“茫茫”“愁思”推向高潮
5.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6.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来到柳州,登“城上高楼”,遥望好友们的贬所,只见辽阔而荒凉的“大荒”,此时,自己的“愁思”正如“茫茫”的“海天”。
2.近 远 仰 俯
3.仰望,只见重岭密林,遮断了自己的视线;俯瞰,只见江流曲折,有似九曲回肠。诗人一景(树遮目,江似肠)寓情,表现自己的茫茫“愁思”。
4.自己与友人一起被贬谪到荒蛮的“百越”,连“音书”都无法通达。
5: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6.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二: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
3、这
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
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
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
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
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三: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
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答出一个方面并能准确分析说明即可给分)
(2)首联,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高楼与荒野相接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尾联,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难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四:
(1)这首诗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请赏析。(2分)
(3)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 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写出了暴风骤雨残酷无情地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1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惊风密雨暗示政治环境的险恶,(1分)抒发了惊恐不安、痛楚不平的感受。(1分)
(2)由近及远,动静结合。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2分)(3)一样。(1分)仕途失意,忧愤孤寂。思远怀亲之情。(2分)
(3)
不一样。(1分)思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倾诉谪居此地的苦衷,从题目中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可以看出。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身处暮年、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2分)
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