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曰”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是由普贤居文化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苏秦刺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夫人 禀性定 故余 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 成其道 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
C.燧动 焰发 有地臆然 高
D.博学成而 美 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1)①股:大腿;②知道:懂得道理.
(2)A.
(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
②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知道:懂得道理.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
A:前后句:虽:虽然;
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
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
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本篇内容由普贤居文化网【puxianju.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普贤居文化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